太行西麓春雪初融,漳水挟冰凌奔涌于壶口峡谷。武德三年(620年)二月初,定杨可汗刘武周得突厥处罗可汗五千铁骑助阵,攻破楼烦、拿下介休,更是占据李唐龙兴之地晋阳,其锋镝直指潞州。
潞州为唐代行政区划,其治所在上党县(今山西省长治市主城区)。长治市地处太行山西麓,位于山西省东南部,属典型的高原地貌,古称“上党”“潞安”,素有“与天为党”之称。
以唐代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)为坐标中心,潞州(今山西省长治市)位于东北方向。两地连线约呈45度东北偏东走向,中间横亘中条山、王屋山、太岳山等山脉,黄河自南侧流过,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载"自长安东都至潞州凡一千二百三十里",折算约664公里,因需绕行蒲津渡、经河东(运城)、北上翻越太行径道。
潞州作为长安东北门户,控制着滏口陉(太行八陉之一)与河东走廊。安史之乱时,郭子仪经此收复两京;五代时朱温与李克用在此地反复争夺,足见其"失潞州则河东危,河东危则关中震"的锁钥地位。明代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评:"潞州山川高险,绝天为党,诚自古必争之地也。"
当年春二月,潞州城头"唐"字大纛在料峭寒风中猎猎作响,这座控扼滏口陉的古上党郡治,此刻成为屏护河东的最后坚垒。刘武周要攻打潞州,首先要攻克潞州西南方向的长子县和东南部的壶关县,以绝后顾之忧。
长子县隶属于古潞州,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西南侧,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西南方向,两地相距约40公里。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。相传上古时期,尧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,县名“长子”便由此而来。
数千年的岁月中,这里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,例如传承至今的长子鼓书,这一以方言说唱为特色的民间艺术,凭借婉转的唱腔与生动的表演形式,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。
而坐落于慈林山的法兴寺,则以宋代建筑圆觉殿和寺内彩塑闻名,其飞檐斗拱的恢弘气势与彩塑人物的细腻神韵,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巅峰成就,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与游客前来瞻仰。
此外,当地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,大力发展旅游业。慈林山以森林植被茂密、空气清新成为周边市民的休闲胜地,山中的法兴寺更将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,寺内宋代舍利塔的独特造型与清幽环境,让游客在感受佛教艺术的同时,也能享受山水之趣。从丹朱封地的古老传说到现代产业的蓬勃生机,长子县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态,书写着传统与创新交织的崭新篇章。
今日的壶关县,地理位置独特,位于山西省东南部、长治市境东南端,东与河南省林州市、辉县市接壤,西与长治市郊区、长治县相邻,北与平顺县相连。
在旅游业是今日壶关县的重要产业,太行山大峡谷堪称其旅游招牌,八泉峡、红豆峡等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。这里历史悠久,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,古老的民俗文化传承至今,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仍活跃在当地。此外,除太行山大峡谷系列景区外,壶关县还有古村落等人文旅游资源。这些古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和探寻历史文化。
二月甲辰(初七),刘武周帐下猛将寻相率两千精骑,马蹄裹毡,夜渡结冰的浊漳水,悄悄逼近长子县。
浊漳水是海河支流漳卫南运河水系的重要支流,浊漳河主要流经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、晋城市等地,其流域范围涉及多个县区。浊漳河有南、北、西三大源流。北源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,南源发源于长子县石哲镇慈八寺村,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源镇安高岭。通常以南源为正源,三源汇合后始称浊漳河。
长子县尉崔元逊正登城巡夜,忽见对岸林间惊起寒鸦,急命擂鼓示警。奈何春雪消融致城墙湿滑结冰,云梯钩锁竟借冰凌之力攀附而上,丑时三刻西门告破。
此战"血融积雪,赤漫街衢",崔元逊持祖传陌刀连斩七骑,终被流矢贯喉而亡。
第二日午时,壶关守军见西北狼烟蔽日,太行山南麓的壶关城沐浴在毒辣的日光下,城头戍卒倚着滚烫的垛口,望着东北方向绵延的山脊线,百余里外的长子县城昨夜燃起的烽火,将天边云霞染成了铁锈色。
"报!西北三峰台狼烟骤起!"了望塔上的嘶吼撕破正午寂静。守将张万岁(归唐后更名为张士贵)疾步登上西城墙,但见浊漳河谷方向三道狼烟如黑龙纠缠升腾,顷刻间遮蔽了半边苍穹。他握剑的手背青筋暴起,昨日斥候密报在耳畔炸响:"刘武周前锋寻相已破长子!"
忽有闷雷自西北滚来,地平线上烟尘蔽天。数百溃兵仓皇奔至关下,残破的"唐"字旗裹着尸骸拖出血路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