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红楼:贾琮崛起

第404章 怒海惊涛

红楼:贾琮崛起 绫绫依 2139 2025-06-21 10:48

  牛继宗带着贾琮杀气腾腾的钧令,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出王府,兵部的信使手持盖着鲜红“十万火急”印鉴的公文,分头策马狂奔,直扑沿海三省都指挥使司衙门与邬家在粤海的驻地。

   贾琮的命令,如同无形的烽火,瞬间点燃了整个东南沿海的战争机器。

   数日后,澎湖海域,黎明前夕。

   铅灰色的天空低垂,压着墨蓝色、翻涌着白沫的海面。

   凛冽的东北季风呼啸着,卷起丈高的浊浪,狠狠拍打着礁石嶙峋的岸线,发出沉闷如雷的轰鸣。

  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海腥味和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。

   澎湖主岛马公港内,气氛肃杀到了极点。

   数十艘悬挂着邬家黑底金鳞蛟龙旗的战船,如同蛰伏的巨兽,静静地锚泊在相对背风的港湾深处。

   船身随着风浪起伏,发出吱嘎的声响。这些战船,既有高大如楼、装备着双层火炮甲板的主力福船、广船,也有体型修长、行动迅捷的艨艟快船。

   此刻,船上灯火管制,一片漆黑,唯有桅杆顶端的了望哨,如同鹰隼般警惕地扫视着黑沉沉的海平线。

   旗舰“镇海”号那宽大的甲板上,气氛凝重如铁。

   邬承德身披玄色鱼鳞软甲,外罩御寒的深青色大氅,花白的须发在海风中狂舞。

   他一手按着腰间的鲨皮鞘长刀,一手扶着冰冷的船舷,目光如炬,穿透黎明前最深的黑暗,投向澎湖列岛西侧那片被风浪搅得混沌一片的海域。

   ——倭寇最可能来袭的方向!

   剧烈的海风撕扯着他的衣袍,也引发了他压抑不住的剧烈咳嗽。

   数日来的急速北上、风餐露宿、殚精竭虑地部署防线,让这位老帅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负荷。

   每一次咳嗽都牵动着胸腔,带来撕裂般的疼痛,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。

   “父亲!”

   邬思远快步上前,一把扶住身形微晃的老父,眼中满是担忧。

   他同样甲胄在身,年轻的面庞上刻着风霜与坚毅,眉宇间凝聚着战前的紧张与亢奋。

   “无妨!”

   邬承德猛地一挥手,强行压下喉间的腥甜,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,如同礁石般不容动摇,

   “老毛病了!死不了!思远,哨船可有回报?”

   “回父亲!”

   邬思远立刻挺直腰板,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,

   “一刻钟前,西屿灯塔方向燃起三道烽烟!三道!确认倭寇大队船影,自西北方向而来,距离澎湖本岛已不足五十里!观其规模,大小船只不下百艘,主力福船、关船二十余艘,余者多为快船!前锋已与我布防在猫屿、花屿的哨船发生短暂交火!”

   来了!果然来了!

   邬承德浑浊的老眼中瞬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,所有的病痛仿佛在这一刻被熊熊的战意燃烧殆尽!

   他猛地挺直腰背,如同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!

   “好!这群豺狼,果然来了!”

   邬承德的声音如同滚雷,压过了呼啸的风浪,

   “传令各舰!拔锚!升主帆!按甲字第三号预案,列雁行阵!以‘镇海’、‘伏波’、‘定远’三艘主力炮舰为中军,快船护卫两翼!目标——西屿水道!”

   “得令!”

   邬思远轰然应诺,转身对着传令兵厉声吼道。

   “升主帅旗!擂鼓!全军拔锚!目标西屿,列阵迎敌!”

   “咚!咚!咚!咚——!”

   低沉而雄浑的战鼓声,骤然撕裂了黎明前的死寂,如同远古巨兽苏醒的咆哮,穿透风浪,在澎湖列岛的海湾间隆隆回荡!

   这鼓声,是冲锋的号角,是决死的宣言!

   刹那间,整个马公港如同被点燃的火山,轰然沸腾!

   沉重的铁锚被水手们喊着号子,用绞盘奋力拉起,铁链摩擦船板的刺耳声响成一片!

   巨大的硬帆被绳索拉扯着,迎着凛冽的东北风,“哗啦啦”地升上主桅!

   各舰甲板上,水手们如同精密的齿轮般高速运转,炮手们掀开覆盖在炮位上的油布,露出黑洞洞的炮口,紧张而熟练地检查着引信,搬运着沉重的炮弹和火药桶!

   火铳手们则迅速在船舷两侧列队,检查着手中的新式燧发铳,将一颗颗铅弹和定装火药塞入铳膛,通条压实!

   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临战前的紧绷与决绝!

   “雷火弹!装填完毕!”

   “火炮甲板准备就绪!”

   “火铳手就位!”

   ……

   一声声短促有力的报告声,在各舰此起彼伏。

   邬承德屹立在“镇海”号剧烈摇晃的船头,大氅被狂风扯得笔直。

   他不再咳嗽,面色因激动和强行压制病痛而泛起异样的潮红,眼神却锐利如刀,死死锁定着西北方那片越来越近、如同乌云压顶般的船影!

   “父亲!风浪太大!倭寇船队似乎想利用风势,直冲西屿水道,避开我们设在外围的暗礁区!”

   邬思远举着千里镜,大声吼道。

   镜筒里,倭寇庞大的船队轮廓在风浪中若隐若现,船帆鼓胀,速度极快,呈一个巨大的锋矢阵,目标明确地直指澎湖本岛与西屿之间的狭窄水道!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