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其他 大唐凌烟志

第286章 虎牢关大战(二)

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2032 2025-06-25 17:20

  武德四年(621年)三月末,窦建德率军驰援被秦王李世民重重围困的洛阳王世充。其时洛阳城被围得水泄不通,即便传递消息,也需派遣死士冒死突围。两军交战前,窦建德大军驻扎在虎牢关东侧平原,他召集部将举行军事会议,并决定先致信李世民。

   窦建德夏军大营中军大帐内,夏王窦建德坐于帅案前, 国子祭酒(首席谋士)凌敬,王世充此前期派遣使者王琬,窦建德妻兄曹旦 ,心腹大将范愿,骁勇名将、窦军前锋刘黑闼以及重要将领高雅贤等文臣武将分列而坐。

   窦建德展开地图,神色凝重的说道:“洛阳危在旦夕,世充求援书信一日三至。我军虽抵虎牢,但李世民据险死守,强攻伤亡必重。诸卿有何良策?”

   洛阳使臣王琬急切上前,捧出玉带,跪拜道:“夏王!唐军围城数月,洛阳粮尽,人相食!若再迟疑,城破则郑亡。恳请速发兵,与郑军内外夹击!”

   刘黑闼霍然而起,声如洪钟:“末将愿为先锋!我军十万之众,何惧李世民小儿?趁其疲敝,直冲虎牢关,一战可定!”

   众人听闻此话,范愿、高雅贤齐声附和:“黑闼将军所言极是!当速战解洛阳之围!”

   凌敬则轻摇羽扇,沉声打断道:“诸位将军且慢!虎牢关‘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’,唐军以逸待劳。强攻正中李世民下怀。”说着,他手指地图转向北方,面对夏王窦建德道:“臣有一策,可令全军北渡黄河,攻取怀州(今沁阳)、河阳(今孟州),越太行山入上党,直捣河东!李世民根基在太原,必回师救援。洛阳之围不战自解,更可收河东之地,此乃‘围魏救赵’之妙!”

   窦建德沉吟未决,问道:“此计虽巧,但世充悬命待援,岂能坐视?”

   曹旦冷笑两声,说道:“凌祭酒书生之见!绕道千里,若唐军不退反攻夏国,我大军岂不进退失据?当务之急是速败李世民,扬威中原!”

   王琬此时再次伏地泣告:“洛阳旦夕将陷!若夏王舍近求远,郑国必亡啊!”

   窦建德沉默片刻,忽拍案而起,目光扫视众将道:“本王起兵,以‘义’字为先!世充困守孤城,我若迂回避战,天下人岂不笑我畏敌?此次发兵,必与李世民决死虎牢!”

   凌敬听后,长叹道:“大王!此战若败,河北基业……”

   窦建德挥手打断其语,道:“我意已决!诸将整军备战!取笔墨来,给李世民书信一封,先礼后兵!”

   夏王窦建德致书大唐秦王殿下:“今王世充困守孤城,诚遣使哀告于夏。孤以天下大义,亲率将士远涉河山,欲解二国之争。闻王领军围洛,久战师疲,百姓凋残。若能:一、退军潼关,返郑侵地;二、复唐郑旧好,各守封疆;则夏愿与唐永结盟谊,金帛岁贡不绝。若执意相攻,孤十万锐卒已抵虎牢,恐玉石俱焚,望王慎思!”

   窦建德写好信,派人送信给秦王李世民, 要求唐军退到潼关,归还侵占的王世充(郑国)地盘,双方恢复以前的友好关系。虎牢唐军帅府内,亲卫呈上窦建德书信时,李世民正俯身审视沙盘上的汜水地形。烛火映着他甲胄上的冷光,帐外夜巡骑兵的马蹄声隐约可闻。

   李世民初阅窦建德书信时,眉峰微扬,看到"退军潼关"四字,他的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讥诮,似笑非笑。读到"十万锐卒"时其眼神骤冷,指节无意识叩击佩剑"定唐刀"的鎏金鞘纹,瞳孔如寒潭凝冰。

   看罢,李世民掷信于案,神态恢复从容,转身望向帐外虎牢关峭壁的剪影,侧脸在火光中如石刻般刚硬,心中不禁暗自道:"窦建德竟以'大义'自居?可笑!他渡河南来,不过是想吞并王世充残部,与我争中原罢了。让我弃洛阳战果退回关中,无异断唐室根基。此等狂言...看来河北枭雄终究不懂天下大势。"

   想到对方信末"玉石俱焚"四字,他的心底骤然腾起傲然战意:"十万之众困于汜水东岸,日耗粮草数千石。我军据虎牢天险,彼辈空有兵力却如猛虎囚笼,凌敬或有奇谋,可惜你夏王不会用。吾随父皇自晋阳起兵,破薛举、败宋金刚,何曾畏人言'玉石俱焚'?此战正要教天下知玄甲铁骑才是真玉,尔等不过是顽石!"

   想到此,秦王李世民转身向亲卫,决断道:"扣下来使,绝其窥探。待夏军锐气消磨殆尽,便是我三千精骑凿穿敌阵之时!"

   随后,李世民召集麾下将领及幕僚商议对策。他将窦建德的劝和信念与众将听毕,帐中一时议论纷纷。面对窦建德十万大军的压力以及王世充仍在洛阳负隅顽抗的现实,不少将领面露忧色,纷纷进言,认为夏军势大且以逸待劳,唐军久战疲惫且腹背受敌,当下应暂避其锋芒,或退守新安、谷州(今河南新安、洛阳西)一带休整,待机再战。

   高级军事幕僚郭孝恪清了清嗓子,打断了众人的议论,说道: “诸位将军,王世充已经穷途末路,眼看就要被活捉了,窦建德远道而来援助他,这是上天要让他们两家同时灭亡啊!我们应该占据虎牢关的险要地形来阻挡窦军,寻找机会出击,必定能击溃他们!”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