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言情 快穿之从爆改恋爱脑剧本开始

第11章 清远

  看完了哑婆的陈情,傅明若心中五味杂陈。

   难怪哑婆能够识文断字,原来她从前也是书香门第家的小姐。

   她没想到,当年的事居然还有幸存者。这本该让人惊喜,但是,哑婆这些年的艰难和隐忍,又不免让人动容。

   为了心中的正义和一线希望,这个奇女子便能够赴火蹈刀,万死不悔!

   傅明若强忍住眼中的泪水,对着哑婆郑重地行了大礼。

   她看向哑婆被火烧伤的脸颊,郑重地询问:“不知道您的名字叫什么?”

   为了躲避刘崇礼等人的耳目,哑婆舍弃了自己的姓名。

   但是,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。

   傅明若想着,定要让哑婆能够堂堂正正地恢复姓名,定要让世人都知道她的名字、记住她的名字。

   哑婆紧皱的眉头舒展开,破天荒地露出了笑容。

   她拿起笔,一字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:王书意。

   端详着自己手中的名字,哑婆,不,王书意的脸上洋溢着深深的怀念,显然是想起了自己曾经还叫王书意的那段时光。

   傅明若紧紧握住王书意的手:“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!我相信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”

   夜已深了,傅明若听着窗外淋漓的雨声,专注地核对着王书意带来的账簿。

   当年傅怀知的贪墨案,果然有问题!

   那笔亏空的银子,分明是刘崇礼做的手脚。

   为了填补账簿上的空缺,他将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当时掌管户部的傅怀知身上。

   拿到了确凿的证据,傅明若心下一松,父亲的旧案终于有了眉目。

   这时,傅明若的目光突然被账簿上一笔不起眼的记载所吸引,她连忙拿出算盘飞快拨动着。

   随即,她慌张地站起身,险些被桌案绊倒,显然是发现了什么关键的内容。

   清远县,堤防,连日的大雨,对不上的数目......

   “来人——备马!”

   天色阴沉,好似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。

   夏天本该是农忙的时节,但连绵的雨势让清远县的农民们都只能待在家中,期盼着雨过天晴。

   知县李零伫立在窗前眺望着远方,面露忧色。

   尽管清远县已经十余年没有发生过汛情了,但是今夏的雨,总让人无端感到不详。

   突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,旋即传来了清脆的叩门声。

   “在下有急事,求见李知县。”

   傅明若全身都被雨水打湿,发丝湿乎乎地黏在脸颊上,站着的地方也被她身上的雨水浸湿,十分的狼狈。

   李零打开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双如星子般明亮的眼睛,在昏暗的日光下,显出夺人心魄的光彩。

   “李知县,在下是傅明若。闲话少叙,今日我来是有关于夏汛的要事相告。”

   傅明若隐去了哑婆和账簿的事,只将她怀疑堤防有异,可能有决堤之险的事一一告知。

   “我知道这件事可能难以置信,但请务必相信我。今夏的暴雨恐将成灾,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。”

   李零闻言登时坐直了身子,一直担忧的事果然还是会发生。

   清远县,危矣!

   他看向神色焦急又忐忑的傅明若,沉声安抚道:“爽儿早已向我提起过你,对你的能力多有赞许。你不必担心我怀疑你所说的话,因为我相信爽儿的判断。”

   原来李零正是傅明若在光华书院的好友李爽的父亲,也就是深受百姓爱戴的李青天。

   当日与刘婉言在宁宝斋的口角,傅明若搬出了李青天的名字,顿时让刘婉言吃瘪。可见李零的清正廉洁,是真正地深入人心。

   如今他在清远县已经为官三载,在今年的考评中,极有可能得到擢升。

   “黎水水势湍急,下游又是百姓们耕作的良田,一旦决堤,只怕今年百姓们会颗粒无收。”傅明若站在舆图前,有理有据的分析着,“若我们一味加固堤坝,只怕终究难以抵挡。”

   李零赞许地点点头,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对治水也颇有见解。

   “堵不如疏,若能分流他处,或许可解燃眉之急。”

   傅明若闻言,点了点舆图上两条蜿蜒的曲线:“这两条水道与黎水相邻,水道下游又都是盐碱地。若能贯通水道,定可以保下游百姓和良田无忧。”

   “事不宜迟,立刻召集全县青壮年前来协助。不知李知县意下如何?”

   李零对傅明若的果决和雷厉风行感到震撼。

   他原以为傅明若初来乍到,为了避免行差踏错,会谨慎行事。没想到她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拿定主意。

   难怪李爽对他这个同窗赞不绝口,可真是后生可畏啊!

   他微微颔首,对县丞吩咐下去。

   不一会儿,县衙门口便聚集了许多乡民。

   在听完了李零的解释和安排之后,乡民们顿时露出怀疑的神情,议论纷纷。

   “黎水这么多年都没决过堤?堤坝该是很牢固的呀。”

   “我看这雨说不定明天就停了,咱们何必费这个事儿去凿什么水道。大家伙儿还不如在家休息几天,养精蓄锐等着夏耕呢。”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