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,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

第422章 帐中密谈,曹操的北还之计

  决策之机,曹操虽然有时候会智短和冲动,做出令其后悔之事来。

   但经娄圭一事,曹操亦觉杀人杀得太快并非是什么好事。

   诚然,他确有杀杨修之心。

   纵然张松相劝,也不能改变其想法。

   但荀攸的话,却让他陷入短暂的沉思。

   杀一个杨修,对他来说并非什么太大的损失。

   但反观当前之势,杀杨修有什么好处呢?

   似乎除了解气解烦,亦无其他利处。

   此时大军南下,已经历经了成都与葭萌关两场大败。

   军心与民心皆在崩溃的边缘。

   张松与杨修为友,张松又与孟达彭羕为友。

   而此三人,又与益州文武关系密切。

   站在自身阵营的角度,杨修属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?

   那是自家阵营联结益州群僚之重要人物。

   某种意义上来说,此时的杨修,就是益州的娄圭。

   为解一时之烦怒杀了他,必惹张松不快,孟达与彭羕易生贰心。

   也会给其他益州文武传达一个信号:我曹操不再在乎你们益州人士的想法和看法。

   那么问题来了。

   曹操既有退兵之心,那对与刘璋同附的益州文武是何看法?

   坦率而言,曹操很喜欢他们,想要拉拢他们。

   尤其是孟达、彭羕、庞羲、李恢、刘璝、泠苞等将。

   若非不错的谋士,就是优秀的将才。

   曹操打算速带他们去往许都,给他们每个人都许以高官厚禄,锦屋良田。

   不再见益州之地,不再识益州之人,也就能甘心为我所用。

   就像牵招,就像田豫。

   俱与刘备为生死之交,却皆为我朝栋梁,守着北方防着匈奴与鲜卑,固国之如磐石也。

   但同时,曹操也明白。

   此事宜快不宜慢。

   再久居益州之地,刘备也必然要拉拢这些将领。

   他会依靠自己在益州的口碑和民心,给这些人暗通书信。

   许诺若得归附,必不究前番之错。

   到那时,必然会有人生出贰心。

   反对我不利也。

   而杨修若死在此地,更加快了此节契机。

   荀公达这是在提醒孤,不可再行冲动之事。

   想到此,曹操心中已有决断。

   “杨德祖!”

   “修……杨修在此!”

   “汝可知错?”

   “杨修……知……知错?”

   “错在哪里?”

   “不该以私智乱军法,惑众心而乱纲纪。丞相行军以严立威,修恃才放旷,自以为是,乱传上意,致使军心动摇,实……实乃罪不容赦也。”

   说罢,杨修以首叩地。

   曹操很满意的点点头。

   他忽然觉得,如此一番敲打,杨修若真能敛其心性,谦谨恭和,亦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谋士。

   “此罪且与汝记档!若能将功折罪,或可宽宥。倘若再犯,必当数罪并罚也!”

   杨修能说什么?

   他尿都快要吓出来了。

   赶紧跪地谢恩。

   “是,是……”

   曹操亦给了张松一个眼神,意思也是多少看了你的面子。

   张松亦躬身拜谢。

   那么是否还要行退军之举?

   暂时还不行。

   真退了不正应了杨修之言?

   但也不能不退。

   怎么安稳得退,又能保全益州之将,要想个万全之法。

   处理了杨修之事,曹操将余众退尽,独留荀攸、张松与彭羕三人。

   现在,荀攸、张松俱是其谋主。

   彭羕在曹营时间不久,却也尽显才华。

   为何没请李恢?

   曹操认为,李恢虽有才华,其心术却未必在此。

   比如曹操于益州屠城抢粮之时,张松与彭羕俱无悲色,李恢却摇头叹息,面显苦色。

   待挟其入许都后,方可起用。

   “不必拘谨,且安坐。”

   曹操也坐在偏案,又扯来了三个胡床,邀三人对席而坐。

   此时曹操待之三人如同友朋兄弟,无半点架子。

   然荀攸乃显恭敬之色:“谢丞相。”

   张松本有疏狂之态,见荀攸若此,又思杨修前番所历,亦敛容长揖曰:“谢丞相。”

   彭羕却不以为意,只一拱手:“谢丞相。”

   “三位先生……”

   曹操颔首,叹了一口气:“孤提师南下,志在席卷雍凉,荡平两川,成席卷八荒之势。孰料于成都坚城之下,竟遇顽抗,功败垂成。今孤与刘备分据两川,成东西对峙之局。三位先生素有经天纬地之才,当为孤筹谋良策,以解此困局,克成大功。”

   荀攸与张松对视一眼,亦皆有难色。

   因为现在曹操的处境,也的确有些难了。

   还是荀攸最先说话了:

   “丞相,恕攸直言,若得葭萌关或可差一良将久驻于此,今不得葭萌,通信不达,纵不退兵,亦当思退兵之略。”

   曹操抚髯颔首:“孤安能不知!然仓猝退师,恐生哗变,刘备必乘隙复袭,使孤困毙于此地矣!”

   曹操亦久经战阵,自知现在他所面临的危险。

   曹操怕的不仅仅是兵乱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