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,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

第356章 不悔仁德路,拳拳老臣心

  刘备纵心存仁道,亦是无比成熟的政治家。

   他宅心仁厚,他宽以待人,他素怀扶危济困之志。

   然而他却也眼光毒辣,却也谙熟人心,更非任人宰割的慈柔圣母。

   故而,他心中十分清楚:

   若不如此做法以求破局,期待他人之仁以换得一线生机,要么困毙于曹操之下,要么身死于刘璋之手。

   匡扶汉室大业,也必将中道毁殁,再无复兴之机。

  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,也不是部下想要的结果,更不是大汉百姓想要的结果。

   阿斗亦心知。

   父亲临终之言:“汝父德薄,汝勿效之。”

   所言便是此益州之事也。

   他更明白。

   父亲非德薄,但凡有一线生机,他都不会做违背心中道义与理想之事。

   否则,早在入蜀之时,刘璋便早死于席间,哪还有后来之事?

   然而,便是父亲这般所为。

   亦会为后世所诟病。

   阿斗虽无经天纬地的治国之才,但活了一世,亦洞察人心。

   想想相父,那么好的一个人。

   故去之时,举国悲恸,百官为之哭泣,百姓自发罢市巷祭、挂白穿素,流涕盈野。

   他这个皇帝扶着相父的灵柩,都要哭得背过气去。

   那个却李邈站了出来,细数相父的不是。

   那个人说的对吗?

   不对,半点都不对。

   他好像在替我说话,为我鸣不平。

   他以吕霍为例,暗指相父权倾朝野,使主畏其威,有不臣之心。

   可别人不知道。

   我知道啊!

   我有时看上去是很畏惧相父,那是因为他总逼着我以圣君仁主的标准当皇帝。

   可我却总是做不到……

   我愧对相父。

   怕他知道,我没有批阅奏章,而跑去逗了一晌的蛐蛐。

   也怕他知道,我没背申管六韬,而伏在案上睡了好几个时辰。

   看着他那疲惫苍老,又饱含期许的眼神,我怎能不怕?

   我怕极了。

   我怕他失望啊!

   相父权倾朝野,但我知道,他并不想这样。

   他无一刻不盼我成器。

   相父门生故吏,遍于朝堂。

   文臣武将,多为其提携拔擢之士。

   若欲篡祚夺我权位,只需片语之间,我即束手,无能为也。

   可相父培养的那些人……

   蒋琬、费祎、董允、郭攸之、向宠……

   还有姜维。

   每一个都在尽心尽力的辅佐我。

   你说他是有不臣之心?

   心肠何其毒也!

   阿斗明白,那个李邈,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
   他不是不知道相父为人,他是想通过这件事,为自己博取护主之名。

   以平步青云于朝堂之间。

   这样的人,还有很多。

   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私利,而颠倒黑白,搬弄是非。

   天长日久,免不了有百姓为其所惑。

   相父如此忠勤体国,日月可鉴尚且如是。

   父亲有夺益州之实,又怎能逃乎后世悠悠之口?

   想到此,阿斗看着父亲怅然的神色,又无比的心疼。

   “父亲……”

   刘备整理了一下情绪,又忧郁的叹了一口气:“可惜张松啊,前世为我而身死,今生本该相报,未曾想却成为敌人。”

   阿斗摇摇头:“父亲,您前世对张松还是很好的。”

   刘备不解:“他既已身死,又夷三族,我便想报答他,又能如何做?”

   阿斗神色稍霁:“张松虽被夷三族,却有子女在外得幸。后父亲得知,乃厚加抚育,女嫁马超为妻,子张表终成良将。”

   “哦?”

   刘备点点头,他认为自己若知张松留有遗孤,他必会善待抚育,以护其成才。

   “如此,亦善!官至何等?”

   “其宿有功干,于事精勤,官职后将军,主持地方军务,后升任尚书仆射也。”

   尚书仆射相当于丞相之副,亦位极人臣也。

   刘备总算释怀了一些:“如此,亦难报永年夷族之愧也。”

   “今其非吾属也,父亲勿为其伤怀。”

   刘备想了想,又微微展颜:“不过,于备麾下,松身死灭族,于操麾下,却尽展其能,于松而言未尝不是好事。”

   阿斗淡然一笑,原来父亲乃幸张松今世得志。

   难怪后世之言,魏营牵招、田豫、袁涣、黄权等,纵为敌国之臣,亦常维护父亲,未尝说过其一句坏话。

   “父亲,接下来有何打算?”

   “庞士元曾与我言,今汉中势危,可令云长虚攻宛城。他要亲使江东,面见孙权,说服吴主,促其复击合淝,以纾汉中之急也。”

   “听起来是个好办法。不过……”

   显然在阿斗看来,庞士元虽然厉害,但做事不及相父稳妥。

   而听父亲之言。

   庞统欲去江东,似有迫切之意。

   “怎么了?”

   “这庞士元此举,相父他同没同意?”

   刘备苦笑:“你相父临行有言,遇事让为父多请教庞士元。”

   阿斗立刻点头:“那便可也!”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