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开局七品县令,为民请命能爆奖励

第426章 浊酒一杯论成败,慧眼识珠信不移

  靖王赵汝辰那带着几分戏谑的问话,在清冷的后院中缓缓回荡。

  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,仿佛能穿透人心,将余瑾所有的伪装与算计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
   余瑾闻言,脸上却无半点被看穿的局促,反而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微笑。他没有直接回答靖王的问题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院中那片被打理得精致无比的花草,以及远处假山下潺潺流动的水声。

   这里的宁静与奢靡,与外界的风声鹤唳,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   不多时,柴管家已领着下人,将酒菜流水般送了上来。

   一壶温好的“醉春风”,色泽金黄,刚刚打开泥封,一股醇厚馥郁的酒香便弥漫开来。

   几碟小菜也颇为讲究,水晶肴肉、胭脂鹅脯、蜜汁火方、翡翠黄瓜,样样精致,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。

   “王爷府中,果然是另一番天地。”余瑾收回目光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,“如今京城之中,上至公卿,下至商贾,凡是与我余瑾稍有关联之人,无不惶惶不可终日。所有人都认为我余瑾败了,败得一塌涂地。他们觉得革新司已经沦为了一个笑话,我本人,也迟早会成为圣上龙案上,那枚可以随时丢弃的棋子。”

   他顿了顿,端起柴管家刚刚为他斟满的酒杯,隔空对着靖王举了举,眼神变得深邃起来。

   “我倒是很想请教王爷,为何满城风雨,唯有殿下您这里,依旧是不动如山?”

   这个问题,像是一颗石子,投入了平静的湖面。

   一旁的王安石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,他同样好奇。这段时日以来,他跟着余瑾,见过了太多盟友的动摇与背叛,那些平日里信誓旦旦的支持者,在真正的压力面前,露出的嘴脸比谁都难看。

   唯有这位看似最不靠谱的靖王,表现得稳如泰山。

   靖王赵汝辰听到这个问题,脸上那玩世不恭的笑容更盛了。

   他没有马上回答,而是学着余瑾的样子,慢条斯理地端起自己的酒杯,放在鼻尖下轻轻嗅了嗅,一脸陶醉地赞道:“好酒!这‘醉春风’,就是要配着这样的夜色,与聪明人一起喝,才有味道。”

   他浅浅地抿了一口,任由酒液在口中回转,片刻后才缓缓咽下,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喟叹。

   做完了这一切,他才将目光重新落在余瑾身上,那双看似总是带着醉意的眸子,此刻却清明得吓人。

   “余大人,你这个问题,问得有意思。”靖王将酒杯放在桌上,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杯壁,“本王若说,是因为本王天生胆大,不怕把你这天捅破的窟窿牵连到自己身上,你信吗?”

   不等余瑾回答,靖王自己先摇了摇头,嘿嘿一笑:“你肯定不信,本王自己也不信。”

   赵汝辰伸出两根手指,继续道:“本王之所以稳坐钓鱼台,原因有二。”

   “其一,本王那位皇兄,也就是当今圣上,他的性子,本王比你们任何人都清楚。他既然敢用你这把刀,就绝不会让这把刀轻易折断。尤其是在这把刀还没有将他想砍的东西砍倒之前。朝堂上那番申斥,看似雷霆雨露,实则不过是做给那些老家伙看的一场戏罢了。他若真想办你,你现在,就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同本王喝酒。”

   “其二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。”靖王的身子微微前倾,声音也压低了几分,但语气中的笃定却愈发强烈,“因为在本王心里,你余瑾,是个绝对的聪明人。或者说,是个绝对的‘惜命’人。”

   他看着余瑾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一个毫无根基的七品县令,能在短短时间内,以一己之力,搅动我大安天下之局势,将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勋贵一个个拉下马,最终成为我皇兄手里最锋利、也最好用的那把刀。这样的人,会因为卢颂那点不入流的手段,就主动认输,自毁长城?”

   靖王的嘴角,勾起一抹洞察一切的弧度。

   “这不合常理。所以,你主动示弱,看似走了一步臭棋,但在本王看来,这绝不是自寻死路,背后……必然藏着更深,也更狠的后手。本王若是此时跳出来与你划清界限,岂非成了天下第一号的蠢货?放着稳赢的局不跟,难道要去跟卢颂那种跳梁小丑为伍?”

   话音落下,庭院中一片寂静。

   王安石的眼中,已经满是震撼。

   他跟在余瑾身边,日夜推演,尚且要余瑾点拨才能看透全局,而这位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王爷,竟然仅凭着公开的消息,便将整件事的利害关系与余瑾的图谋,猜了个八九不离十。

   这份眼光,这份心智,简直骇人听闻!

   余瑾的心中,也同样掀起了一阵波澜。

   他暗自感叹,这世间之事,当真有趣。满朝公卿,所谓的盟友,包括贵为国公府的萧家,都在这场风波中坐立不安,方寸大乱。

   反倒是这个被所有人视为“荒唐纨绔”的靖王,却能剥开所有迷雾,无比相信、无比笃定自己一定留有后手。这份信任,无关利益,纯粹是基于对局势和人心的精准判断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