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7章 刘备归荆州,家中再添丁
益州局势渐稳,刘备班师返回江陵。
与刘备一同东归江陵之人,除了心腹谋士法正,还有大批川蜀籍贯的官员,连带着他们的家眷也一并随行。
异地任职,既是对其才干的倚重,更是平衡各方势力、稳固政权,制约拉帮结派的深意所在。
当刘备踏入江陵城的那一刻,他便觉心安。
城中秩序井然,百姓安居乐业。
荆州各处亦无要事禀报,一派太平景象。
比之他离开江陵时更加秩序井然。
庞统带荆州官员相迎。
刘备不吝赞赏:
“孔明所言不虚,先生果真是身负凤雏之名的治世奇才。”
庞统呵呵一笑:“主公谬赞,统有何能?皆赖主公英明神武,亦赖荆州群僚同心共济。统不过承主公之训,宣朝廷之令,略效犬马微劳耳。”
你看看,手段高超,办事利落,说话还好听。
庞士元实乃能臣干吏。
刘备心中感慨,今凤雏未亡于落凤坡,益州便已平定。
若其与法孝直共能长命,何至于我家丞相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?
于是引法正等与其相识。
两人俱是高智高才,皆对对方心有敬佩,不多时便已如旧识般投契。
庞统又言:“启禀主公,江东有使臣鲁肃已来我荆州,三日后即将到江陵。”
刘备欣喜,他心中实在喜欢鲁肃之文雅醇厚,有古君子之风。
然细思后,眉头又是一凛:“却不知子敬今此来所为何事?”
法正思索道:“一则,乃问川蜀战况如何,曹操是否真亡于西平。二则,或是吴主既得合淝寿春,向主公讨要江夏全境。”
“哦……”
刘备觉得甚为有理,庞统却突然哀叹苦笑起来:“主公,咱这江夏啊,恐怕想送都送不出去喽。”
刘备不解:“先生此言何意?莫非……吴主未去攻打合淝?”
“主公啊,不瞒您说。为了说服吴主出兵,在下是舌敝唇焦,费尽言辞。人家十万大军也真去合淝了,但一个兵没打,怎么去的,他就就怎么回来的。”
“什么?”
刘备皱眉:“怎会如此?”
庞统叹气道:“若非如此,云长和那徐半仙早打进宛城了,主公可得荆州全境也。”
刘备实有不解,感慨道:“如此天赐良机,若能下合淝、取寿春,实乃壮江东基业之良策,又是加固盟好之善举,孙权何以仅作虚应,空往返一趟?
士元啊,此到底何意?”
庞统也是无奈摊手:“主公,属下愚笨,想不透其缘由也!”
刘备不解,转头乃看法正。
饶是法正聪明如斯,此刻竟也是一副看不懂的表情。
刘备谨慎的揣测出一个结果:“不会是其有意联合曹操,有与我为敌之心?”
法正亦揣测道:“若如此,那吴主更当以此为质,与许都构和,迫其割让合淝、寿春。岂能毫无所得,便甘为附庸邪?”
庞统亦蹙额摇头曰:“况有周公瑾、鲁子敬在,必不劝吴主行此愚妄之举。”
此时,两位高智大才,俱眉头紧锁,绞尽脑汁亦猜不出个所以然。
刘备只好言道:“待子敬前来,询问因由再做决议。”
简单交接了荆州公务,刘备旋即径直前往府邸,决意先见自己的儿子。
此时的刘禅,早已不是寻常稚童。
“荆襄第一神童”的名号早已传遍四海,就连江北曹操辖地,也流传着 “刘备一子之才,远超曹操诸子”的说法。
只是这传言终究隔着一层。
见过阿斗真容的人寥寥无几,信者赞其天纵奇才,疑者只当是刘备为抬高门楣的自我吹嘘。
唯有那些真正与这孩子有过交集的人,才会被他言谈间显露的聪慧、见识里藏着的通透深深折服,暗自惊叹:
这般年纪便有如此见识,不亚于半百智者,果然名不虚传。
刘备携吴夫人得入府邸,早有甘糜夫孙三位夫人门口相迎。
阿斗穿着锦衣玉袍,虽然只有五岁,亦有些微胖。
但身姿挺拔,气宇轩昂,颇有王者之相。
别人不知,但阿斗知晓。
自己毕竟是真真正正当过皇帝的人,这点气魄还是拿得出来的。
此时表现出来,也不负玄德之子的盛名。
另外,刘备所见,糜夫人怀中还抱着一个半岁左右的婴孩。
此非旁人,正是刘备次子。
刘备才想起自己多了一个孩子。
原来,离荆之时,糜夫人就已有孕。
刘备远在益州,公事繁忙,竟无暇写信询问。
今不觉愧从心来。
“夫人,受苦也!”
糜夫人温婉一笑:“有姐妹相衬,我养尊处优,何谈苦也?!”
刘备亦看向其他夫人,以点头示谢。
甘孙二位夫人带着几位滕妾一起微笑行礼。
此虽非长子,刘备亦心中无比高兴。
前世糜夫人未及为备诞育子嗣,便投井殒命;
今生幸得夫人为我生儿育女,备此生定不相负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