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二周目阿斗,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

第387章 诸葛亮的北伐攻略

  张鲁心下思索:将主动权委于敌手、待其先动而我后发制人的战术,虽曾闻于兵书,然临阵施为竟斯般精妙,今日方得亲见。

   然细察之下,其谓孔明之策犹存瑕隙……

   譬如赵云兵叩武关之际,若宛城按甲不动,反以长安之师星夜驰援,又当若何?

   猛然间,他又想到。

   长安乃关中根本,若遣精锐东出救应,其城防必见空虚。

   庞德佯攻之师很有可能变成正师。

   此时若诸葛亮亲率大军至岐山,径袭长安西门陈仓,守将或因兵力外调而首尾难顾,又当如何?

   张鲁念及此节,忽生喟叹:本谓紫袍仙君身负通玄仙法,翻云覆雨已属人间至奇。

   未曾想,其攻伐战略,调兵遣将的能力亦世间罕有。

   我汉中幸亏未与诸葛仙君为敌,否则其谈笑间,便可令我汉中如烟尘覆灭。

   赵云北上数日,奉军师令,命文聘霍峻携亲卫至汉中。

   诸葛亮命文聘代替他坚守南郑城北。

   而亲带大军,西出岐山道。

   而此时,驻守阳平关的曹仁,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。

   诸葛亮大军即将从自己所驻守的城池前走过,而西去岐山。

   此时,他要不要出兵阻拦?

   出兵,或者不出兵。

   此选择权在曹仁。

   按说,此时出兵,设大寨驻守大路,可有效阻止诸葛亮大军西出岐山。

   可是这将面临一个问题。

   一旦设寨驻守,就要出城设障,舍弃本身稳固的城池,乃与诸葛亮与城外大路正面交锋。

   这是理智的做法吗?

   别忘了。

   曹操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:但使阳平关垒不失,我王师便有归途,断不致困毙于巴蜀绝地。

   而一旦阳平关被夺,大军恐陷危境,难以复归。

   曹仁不敢冒这个险。

   他不确定诸葛亮这么做是不是故意诱他出城。

   毕竟,若想从汉中北出长安,需要渡过秦岭,有四条穿岭路可选。

   乃陈仓道,子午道,傥骆道与褒斜道。

   陈仓道乃当年汉高祖出关中的北伐要道,乃在曹军控制之下,现在成了曹军当下最重要的一条补给线。

   有阳平关在前,诸葛亮纵有通天彻地之能,亦不能从此路北出。

   子午道近,但山高路险,补给不易。

   傥骆道更需翻山越岭,跨河过栈,极险处仅容单兵通过,极为险峻,亦不适合大兵团行军。

   褒斜道过箕谷走栈道,但相对比较平坦,最适合大军进发。

   此处亦是两家必争之地。

   诸葛亮要出兵长安,理应从褒斜道出发。

   而除了这四条也路外。

   还有两条远路也可以抵达长安。

   一条是武关道,此路从汉中东出,行远往上庸三郡,相当于绕过秦岭东面抵达长安。

   一条是岐山道,此路从汉中西出,亦行远途绕过秦岭西面。

   这两条路虽然相对平坦,但山高路远,每一条长度几乎是以上四条道的总和,中途补给相当不易。

   【注:上本书刘封带五百精兵出兵子午,中间渡旬河改道峪谷道抵达长安的计划行不通。峪谷道是唐朝所发现,当时查阅资料有欠缺,算是BUG,但可以理解成主角是现代穿越者,知道那里有条路可抵长安,经营汉中多年找到了那条路。本书没有现代穿越者,不适与此道进军。】

   如果诸葛亮要从岐山道走,等走到岐山,还避免不了过汧县,打陈仓,攻郿县等要隘。

   士卒们经过长途奔袭,糗粮将罄,哪还有气力强攻那些坚关险隘?

   就算打,援兵易至,与凉州军两面夹击,诸葛亮安能不败?

   所以,在曹仁看来,诸葛亮怎么都不像去正经攻打长安的样子。

   那么他走这条路的目的只有一个。

   就是诱我大军出城,以夺回阳平关。

   “诸葛亮诡计多端,欲断绝丞相退守之路,我曹仁,不上这个当!”

   于是,曹仁命令大军坚守阳平关,任诸葛亮如何诱敌,都不得出城一步。

   待诸葛亮要是真敢离开,我正可趁机出兵大安关,攻下南郑城。

   而后将汉中彻底纳入版图。

   丞相后路断无危也!

   按说,曹仁的思路是相当稳妥的。

   也是没有问题的。

   如此打算可保丞相无失,却得眼睁睁看着诸葛亮大军从自己眼皮子地下安然而过。

   而诸葛亮也的确有攻打阳平关之意,但前提是曹仁率军出城。

   他一旦带兵出城,正可借机攻城,夺下阳平关。

   即便放弃北出岐山亦无妨事,断绝曹操归途岂不是战略上的大胜?

   但曹仁既选择坚守城池,不出兵相阻,我也就不觊觎阳平关了。

   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往西北岐山道而行。

   那么问题来了。

   诸葛亮既然有困曹操于川蜀之意,他出兵岐山,如果反被曹仁断绝归途,岂不是被困在雍凉之地?

   但诸葛亮不怕。

   他笃定一件事

   韩遂新亡不久。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