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开局七品县令,为民请命能爆奖励

第410章 圣心不解臣子意,朝堂落幕风波起

  时间,在余瑾俯首跪拜的那一刻,仿佛被冻结了。

   太和殿内,那句“请陛下,恩准”的余音,如同一圈无形的涟漪,扩散至大殿的每一个角落,激起千层浪。

   百官的嗡鸣声渐渐平息,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更令人心悸的寂静。

   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,将目光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龙椅。

   现在,轮到天子落子了。

   龙椅冰冷的触感,透过繁复的龙袍,清晰地传递到赵汝安的背脊上。

  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,狠狠地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   心中,有一团火,在熊熊燃烧。

   那不是帝王的怒火,而是一种混杂着震惊、错愕、以及……憋屈的火焰。

   憋屈。

   是的,无比的憋屈。

   就在刚才,他还准备好了,要以九五之尊的无上权威,力排众议,强行保下自己的这把刀。

   他甚至已经想好了说辞,想好了如何平衡各方,如何将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
   他可以接受余瑾的失败,但他不能接受余瑾的……认输。

   这不对。

   这根本不是他认识的那个余瑾!

   他记忆中的余瑾,是那个在北境面对贪官横行,敢以身家性命为百姓立誓的余县令。是那个在朝堂之上,面对旧勋贵集团的围攻,舌战群儒,锋芒毕露的余尚书。是那个哪怕身陷困境,也依旧能搅动风云,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余相!

   他的余爱卿,是一柄出鞘的利剑,是一往无前的战矛,他可以被击败,可以被折断,但绝不应该,也绝不会像现在这样,在敌人面前,俯首称臣!

   赵汝安的目光,死死地锁在余瑾的背影上。那背影依旧挺拔,可在他眼中,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陌生。

   为什么?

   你到底在想什么?

   你知不知道,你这一跪,跪掉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颜面,更是朕刚刚建立起来的,属于新君的威严!你这是在告诉满朝文武,朕的刀,钝了!朕,输了!

   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力感,涌上心头。他感觉自己像是被最信任的盟友,从背后捅了一刀。不疼,但诛心。

   与天子的憋屈不同,司空卢颂的心中,此刻却是一片惊疑不定的迷雾。

   胜利的果实,来得太快,太轻易,轻易到让他这个宦海沉浮数十载的老狐狸,都感到了一丝不真实。

   他身后的那些党羽,已经按捺不住脸上的喜色。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,眼角眉梢,尽是久旱逢甘霖般的狂喜。

   革新司,这个悬在所有勋贵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,终于要完了!

   范仲淹,那只推行清田令、到处惹事生非的“过江龙”,终于要被绳之以法了!

   这一切,都意味着他们最核心的利益——土地,保住了!

   这的确是一场大胜,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,旧党对新锐的辉煌胜利。

   然而,作为主帅的卢颂,心中那丝疑虑,却如同一根纤细的毒针,越扎越深。

   他反复咀嚼着余瑾刚才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眼神。

   太平静了。

   余瑾的表现,平静得可怕。那不像是兵败将倾的绝望,更不像是断尾求生的挣扎,反而像是一种……冷眼旁观的漠然。

   他在图什么?

   以退为进?他退的可是革新司,是他新政的根基!是范仲淹,是他最得力的臂膀!如此代价,他能进什么?

   卢颂的目光,不自觉地飘向了队列另一端,那个始终如老僧入定般的太师闻泽。他看到闻泽那双浑浊的老眼,也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余瑾,眼中没有喜悦,只有深不见底的审视。

   卢颂的心,猛地一沉。

   连闻太师都觉得不对劲。

   此事,必有蹊跷!

   可无论如何,眼下的局面,对他们而言,都是百利而无一害。余瑾主动认罪,自请罢官,皇帝就算想保,也找不到理由。范仲淹被拿下,清田令必然搁浅,他们勋贵集团的根基便安然无恙。

   这是一碗递到嘴边的肥肉,就算知道里面可能有毒,也必须得先吃下去!

   想到此处,卢颂压下心中的疑虑,朝身旁的官员们微微颔首,示意他们稍安勿躁,静观其变。

   就在这诡异的寂静中,龙椅之上,那个隐忍了许久的年轻天子,终于再次开口了。

   “余爱卿。”

   赵汝安的声音,无比的沙哑,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阴沉。

   “抬起头来。”

   余瑾闻言,缓缓直起身,但依旧低着头,没有与皇帝对视,只是平静地应了一声:“臣在。”

   “你方才所言,朕都听到了。”赵汝安身体微微前倾,一字一顿地说道:“但朕不信!”

   他的声音,陡然拔高了几分,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。

   “凭区区一封来路不明的血书,就想给你定一个‘与民争利’的罪名?凭一桩尚未查明,只有一面之词的命案,就要让你折损一员大将?”

   “余瑾,朕问你!”

   赵汝安的目光如电,直刺下方那个低着头的身影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